舌尖上的安庆8大安庆美食,你吃过几种

2023/6/14 来源:不详

白癜风复发扩散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zjft/180423/6185592.html

安庆,又名宜城。是历史文化古城,是黄梅戏的发源地,也是一个美食遍地的好地方。这里就是我的家乡,我最依恋的故土。说起安庆美食,不由得好多美食浮现在脑海里,说也说不尽,诉也诉不完。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8大安庆地方美食,看看你们都吃过吗?

一、鸡汤泡炒米

顾名思义,就是把炒米泡在鸡汤里面吃,这是一种很聪明的饮食方式。热腾腾的老母鸡汤,浇在香脆香脆的炒米上面,随着那一声声噼里啪啦的声音,就冒出了浓浓的香味。炒米,也是安庆的特产。

是由上好的糯米在大锅里加少许油猛炒出来的,又香又脆,泡在鸡汤里,十分美味。从前,鸡汤炒米是安庆人用来招待贵客的佳品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平常时间也能常常吃到鸡汤炒米。

二、山粉圆子烧肉

这是安庆的一个特色菜,做法复杂,讲究技艺。我的外婆就非常擅长做这道菜,每次回老家,我都要吃上几碗。这道菜是由山粉和猪肉做成的。先把猪肉红烧在锅里,再用开水将山粉和好,和熟之后,再做成一个个圆子下到红烧肉的汤汁里面去。

此做法非常讲究,稍有不注意,便做不出美味。圆子在猪肉汤汁里面煮,汁水都煮进圆子里。所以圆子汤汁浓厚,口感软糯。除此之外,如果做得成功,那么圆子是很有劲道的,有点弹性,这是最完美的。

三、小笼汤包

在外地上班,我们会看到或者听说一些地方的小笼包也很有名。比如南京和上海小笼包,我全都尝过,并不觉得比安庆的好吃。也许是心理因素,或者其他。安庆小笼包个头小,小巧玲珑一般。

但是口味很赞,汤汁醇厚而不油腻,咬一口,满嘴的汤汁,瞬间整个包子的美味就陶醉了你。包子皮不厚,软软香香的,一口一个。不过你得慢点吃,不然就会烫到。安庆人常吃的早点之一就是小笼包,排着队也要买。

四、粉蒸肉

不是说粉蒸肉是安庆的特产,有其它地方也做粉蒸肉,可是安庆的粉蒸肉确实也别具一格。做法讲究,用时较久。现将五花肉洗净,放食盐、料酒、五香粉、生抽以及蒸肉粉,充分搅拌,腌制半小时。

然后打一个葱结,埋到碗中间。将腌制好的肉放到火上蒸,大火蒸开,文火继续蒸。时间越久,肉越软,味越浓。打开锅盖,一阵香气扑面而来,忍不住要尝一尝。肉被蒸到了极致,外面裹着厚厚的蒸肉粉,那个香咧,香掉牙了。吃到里面的肉,十分入味。连肥肉也不油腻了。吃剩下的蒸肉粉用来炒米饭吃,再美味不过了。

五、侉饼油条

在安庆吃早点,不得不提的就是侉饼油条。只要好吃,那都是排队去买的。最典型的搭配就是一个侉饼包上两根油条,再要一杯豆浆,这就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啊。侉饼油条均由面粉制成。

侉饼是面粉和好,分成一个个小面团,用擀面杖擀成长形。反复刷上佐料之后进炉子里烘烤。油条是下油锅炸出来的,越炸越香。记得以前上学那会,就喜欢早上排队去买侉饼油条。为了能吃上,天天都要早起。

六、肉圆粉丝猪肝汤

这并不是安庆特产,但是却做得非常好吃。安庆北正街有一家肉圆粉丝,生意火爆。为了能吃上,我去过很多次,排队的人真多。肉圆细腻柔软且有弹性,粉丝劲道,猪肝也不错。加上嫩嫩的青菜,真的是绝了。

尤其是那个汤,真鲜哟!一碗不够吃的,每次去我都要两碗,宁愿剩一点,也不愿意吃不过瘾。毕竟,等了好长时间才吃到的。每次不到早点结束,就卖完了,于是带着遗憾下和期待次再来。

七、小龙人糖果

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牌子的糖果,安庆人必须知道。在我很小的时候,就开始吃这个糖果,包装分为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紫等几个颜色,可是味道却是一样的。小龙人奶糖香香甜甜的,奶味很重,咬起来还有点黏牙。

那个时候,还有一部《小龙人》电视剧也比较火,记不清楚是为什么那么火。到我渐渐长大之后,卖小龙人糖果的并不多。每次看到了,我都要买好几斤。一大袋里面有四十颗,也只够我吃两天。很奇怪,这个糖果吃起来就停不下来,真有魔力。

八、安庆怀宁贡糕

在我看来,这并不是什么美食,但这个确实是安庆怀宁特产。历史悠久,文化深厚。以前的人是非常爱吃的,贡糕是由米加工过来的,制成小薄片,长形或者方形,加以烘烤而成。现在可能是好吃的太多,所以觉得味道一般。

但是在我们喜庆的日子里,比如结婚,比如盖房子进新房的时候。是一定会有人送糕的,并且我们会回给送的人一部分,这是一种好的寓意。步步高或者说高来高去这样的意思。不管怎么说,贡糕也是我们安庆美食文化的一部分,也将源远流长。

除了这些,还有更多的安庆美食等大家来一一品尝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欢迎来安庆品尝美食哦。这里是描写的美食小屋,感谢支持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zz/4612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