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情地域印记最是乡愁团圆味澎湃在线
2023/7/9 来源:不详<
原创宁波统战家宁波统战家
无论身在何地,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。无论走得多远,每个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归家的梦。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从小在北仑新碶长大的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,谈到他晚年回到家乡,在老菜场听到行贩的那声叫卖,哽咽泪目,“听到真是舒服啊”。今天,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,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,但是,那一口只可意会的阿拉方言、那一道极其普通的臭冬瓜、那一张泛着淡淡光泽的黄古林草席……都还停留在这里,未曾改变。希望我们新推出的“乡情”栏目,能勾起您儿时的记忆,唤醒心中的那份乡愁。
10月26日至27日,第三届世界“宁波帮·帮宁波”发展大会将在宁波举行。无论您身在何处,故乡等着您回来。
浓浓的乡愁情怀,对于宁波人来说,不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也不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更多的是那一份家里的味道。这是一份不能割舍的乡愁,宁波汤圆和慈城年糕就像是一种地域印记,是记忆,更是思念。
甬味
乡
情
类型:地域印记
代表:宁波汤圆、慈城年糕
点评:老底子美食,包裹着浓浓乡情
一碗香甜汤圆,一缕缠绵乡愁
无论身处何地,对故乡宁波的第一代名词,大概就是对汤圆的深刻记忆。
●
用黑芝麻、猪油、少许白砂糖做馅,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,煮熟后,吃起来香甜可口,饶有风趣。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,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。白白的外皮软糯弹润,隐隐透出黑色晶莹的猪油芝麻内馅,咬开一口,内馅流出,香而不腻,非常可口。哇偶,瞬间脑海中就呈现出了汤圆的可爱模样,更想前去尝上一口。
对宁波汤圆最温暖的记忆,绝对要数小时候过年,一家人团团围坐在桌前,看着电视,有说有笑地自己动手包汤圆。就像北方人在春节要全家一起包饺子一样,汤圆就是宁波人的那一份独有味道。
软糯香甜的味道,是许多宁波人的乡愁。吃过宁波的汤圆,再吃其他地方的,都是将就。如今宁波汤圆名声在外,无论哪里的品牌,都会说自己生产的是宁波汤圆。不过我们可以发现,“宁波汤圆”多数不是宁波产。年元宵节期间,在宁波当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宁波汤圆保卫战,要求相关外地企业停止在其产品上标注“宁波汤圆”的字样进行销售。至今已经10年过去了,“宁波汤圆”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、申请主体的变迁,让这个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产品迟迟难以获得注册。
在宁波,说到汤圆怎能不提“缸鸭狗”,它已经成为了宁波文化的一张金名片。上世纪20年代,宁波人江阿狗根据自己小名的谐音,创立了缸鸭狗的品牌,一只缸、一只鸭、一只狗的俏皮商标更是深入人心。缸鸭狗受欢迎和美味的程度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“三更四更半夜头,要吃汤团缸鸭狗。一碗落肚勿肯走,两碗三碗上瘾头。一摸铜钿还勿够,脱落布衫当押头”。
年糕,一抹缱绻的乡愁
宁波出产稻米,这些稻米和糯米几乎是为了制作糕团而生。在宁波,除了汤圆,还有一样食物同样出名,那就是年糕。
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年糕多是长条子状,又被叫做“脚板年糕”,而在以前,年糕并没有固定的形状,多以团状为主,还会做成元宝、鱼等各式样子。“过年吃年糕,吃了年糕年年高。年糕年糕年年高,今年更比去年好”。糕白如雪,韧性十足,吃起来更是软滑可口,一点也不粘牙,而且越嚼越香,米香味在唇齿间流连忘返,回味无穷。其中,要数慈城的年糕最为好吃,也更为出名。
在很多宁波人的记忆里,小时候搡年糕,可不是如今这样机器“做”出来的,而是用石臼“搡”出来的。两人合作磨粉,一人把磨头,添米加水,另外一个人匀速推动磨柄,米粉和水交融一起,缓缓流入磨口的布袋。
年糕可以煎、煮、炒、炸、烤……吃法多样,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年糕做不到的。只要“年糕”两字出现,实体的散发着米香的年糕不仅是我们舌尖上的佳品,磨旧岁月里那些与年糕相关的人事和温馨同样离我们很近很亲。
还记得小时候去乡下“煨年糕”的场景吗?这怕是那个时候极其有趣的事情了,就算小脸蛋儿被烟熏得黑乎乎的,也毫不在意。大人们用柴火大灶做饭,几个小朋友就在一旁看着柴火燃烧。饭熟菜香,眼看着柴火一点点熄灭,放几条年糕用火钳将幽幽燃着的木柴拨到年糕上面。然后,大家眼巴巴地盯着那几条年糕,时不时地拨开木柴看看年糕是不是熟了。十几分钟后,米香四溢,令人垂涎欲滴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将年糕钳出,人手一条。
最美乡愁味道
宁波有句老话:“汤圆要吃缸鸭狗,年糕要吃冯恒大。”宁波人可以自豪地说,尽管南方过年都是汤圆和年糕,但是宁波出品的是最好的。几年前一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用温情脉脉的语调讲述了水磨年糕的故事,“晚稻成熟以后,就到了宁波人做年糕的时候了……”同样,宁波汤圆以更高的出镜率被全国人民所知晓。
缸鸭狗这家创始于年的小吃店,将一碗宁波汤圆做了93年。自年遇到盒马,缸鸭狗也插上了新零售的翅膀,从宁波飞到了全国各地。
如果说缸鸭狗是旅游的名片,宁波三雪牌汤圆则是宁波市民的日常。特别是在超市里面,买上一袋三雪汤圆回家煮上,就是暖暖的幸福味道。
白岩松说:“慈城,是中国年糕最好吃的地方。”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也曾说过:“年糕是慈城食文化的历史名牌,亦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。”这些年,慈城年糕在保持纯真的传统工艺基础上,加快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,采用专业流水线制造,突破了传统年糕在感观、品质、品种上的局限。目前,已拥有“冯恒大”“庄永大”“塔牌”“义茂”等十余个年糕知名品牌。并且开发出了大头菜年糕、桂花糖年糕、苔菜年糕等许多品种,远销欧洲、北美、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香港、台湾地区,深受海外“宁波帮”的青睐。在提升产业质量的同时,慈城通过申报年糕原产地标记、举办年糕文化节、做大做强年糕企业等一系列方式,实现了对年糕“非遗”的有效保护和有力传承。
宁波汤圆和慈城年糕,更代表着宁波老底子美食,寄托着几代人的乡愁。唯独这份香香甜甜的记忆,深深烙在脑海里,抹不去,消不掉。因为它,包裹着乡情,夹带着乡愁。
■延伸阅读
那些年的宁波烟酒副食
郑万利糯米酒
KK啤酒
五一香烟
董香茂炒货
……
往期精选:
原标题:《乡情·地域印记
最是乡愁团圆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