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凝香糯的桂花豆沙条头糕记忆里的上海
2023/10/23 来源:不详十六岁那年的夏天,被上海的大表姐邀请去她家度暑假。表姐和表姐夫都是老师,学校假期会经常来无锡走亲戚,所以小时候相处很熟络。表姐家住房很局促,是石库门里弄房子,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。早晨起床各家各户都起来做早饭,厨房里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,热闹的很。表姐早早备好了清粥,酱萝卜干,煎蛋喊我起床。表姐夫又从外面买回了一些糕点,是上海人最喜欢的传统小吃桂花豆沙头条糕。我捏起一条塞嘴里轻轻一嚼,甜甜糯糯的,中间还夹裹着蜜甜的豆沙,配上糖桂花提香,让人的舌尖瞬间有一种心满意足的愉悦感,心情大好。甜而不腻,糯而不烂、绵而不干,而且一口可吃下,恰到好处。条头糕的細软糯,可不单单是噱头,因为糯米和豆沙是有一定比例的,吃在嘴里,那种甜味和糯米的香味,才能恰到好处。爱死这个味道了,在大表姐家里的时候巴不得天天能吃到这一口。后来回到无锡,让奶奶试着做条头糕,滋味也是很不错的。条头糕的“糯”也是判断条头糕好味的一大指标。八十年代的上海,条头糕最为知名,即使是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队,老上海们依然会趋之若鹜,没办法,这口味道就叫,“记忆里的上海”。“条条玉脂凝,霜露伴桂香”。在家里自制条头糕,完全是纯手工,手工豆沙加少量猪油翻炒以增加香味,还用糖桂花来提香是最纯粹的,能夠勾起人记忆的味道。去年大火的宫斗剧《如懿传》里面就有乾隆下江南和如懿在民间品尝条头糕的片段。电视剧中的条头糕细细软软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它的软绵细糯,看着就感觉太好吃了。正宗的条头糕,其实并不需要多么花哨,外观上唯一的区别,便只有一个字,细。现在很多老上海都抱怨,“条头糕越做越粗”,一根吃下去,几乎已经是半饱了。条头糕制作方法:糯米粉克+40克白砂糖,分次加入温水调和成干一些的糊。澄粉40克+开水60克调成糊。猪油14克,红豆沙适量,糖桂花适量。两种面糊混合加入猪油搅拌匀匀成丝滑状面糊。放入碗中大火蒸10分钟,取出翻看,如果没熟继续蒸10分钟。取出晾到不烫手,边加温水边揣光揣匀成面团。硅胶垫上抹油,擀面杖抹油,把面团擀成面皮,豆沙搓成细长条,放在切割好的面皮上,裹紧粘合,搓成匀称的细长条,刷上玉米油。切段装盘,淋上桂花蜜,再撒上干桂花即可。小贴士:纯糯米粉做的条头糕会软塌塌,有点粘牙,所以要混合澄粉或者粘米粉,吃起来有韧劲。面糊一定要蒸熟蒸透,否则你会被黏到怀疑人生。也可以把澄粉换成粘米粉(大米粉),直接和糯米粉混合就行,用澄粉会有一点酸味。用猪油豆沙做馅心,香味更醇,淘宝上有的卖。条头糕突出一个“细”,正宗老上海的条头糕“细如竹筷”,一口气可以吃好几条。糯米为衣,豆沙为馅,清甜回味,冷热皆宜,简单好操作,不管是当早点还是下午茶点都很不错的。家里的老人牙口不好,最爱条头糕的软糯。平时在家抽点时间,一道饱含记忆的传统美食就能取悦老人,何乐而不为呢!用心生活,厚待美味,一包一裹,皆是回味;一口一味,皆是经典。欢迎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