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盐多还会长不高最容易忽视的孩子饮食禁忌

2025/1/7 来源:不详

白癜风病友微信群 http://www.guanxxg.com/news/roll/1563797.html

3个月大女婴突然猝死,后证实是伯母4次在奶粉中加盐,导致婴儿因高钠血症死亡。

李女士总觉得自己8个月大的孩子手脚好像缺乏力气,便开始往孩子的粥中加盐。

最终孩子由于摄入盐太多,引发脱水窒息死亡。

萍姐搜索了一下吃盐过早导致的后果,血与泪的经验告诉了我们:

小小的食盐,吃得不对,对宝宝危害可能就是致死!

为什么孩子不能太早吃盐?

食盐,在中医上来讲,对应的是肾,也就是是说盐的摄入对于肾有很大的影响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“多食咸,则脉凝泣而色变”

过多的偏爱咸味,会造成身体的瘀滞和阻塞,带来疾病。

而现代营养学中也是建议饮食少盐,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。

那为什么孩子不能过早的食用食盐呢?

咱们常说,肾乃先天之本,但肾常又是不足的,也就是说孩子天生肾的功能就是不成熟、薄弱的。

食盐中的钠需要通过肾脏的代谢,本身功能就发展的不够完善,这时候还一味的去使用结果就是加重肾脏的负担。

不仅肾脏功能被损耗也会造成其他严重的疾病,文章开头中说的新闻事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
过早吃盐,即便是少量的,对盐的敏感度也会逐步下降,就是是我们说的“口味越来越重”

人的口味也是脾胃健康状态的反应,如果非常偏爱某种味道,比如辣、比如咸,很多时候就是说明“脾胃”处在了病态之中。

流言解读来一波

常常会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传说:

孩子不爱动,没力气就是因为盐吃少了?

辅食不加点盐,哪有味道?孩子吃不下去!

首先说说第一条:不额外放盐,就会没力气?

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人体缺少了它确实是会出现出现倦怠、无神等连锁反应。

但问题其实就在于,生活中无论是母乳、配方奶还是日常添加的辅食,本身钠的含量就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了。

也就是说钠确实很重要,但在日常中就能够摄取足够,完全没必要通过加盐来获取,反而会出现过量。

对于6-12个月的宝宝来说,钠的适宜摄入量为-mg/d。

所以,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,只需保证正常的饮奶量和辅食量,就不用担心缺钠,更不用担心没力气。

再来攻破第二条:不加盐的辅食真心不好吃?

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会疑惑,不加盐的食物,自己都吃不下去,孩子又怎么会愿意吃呢?

任何时候,不管是食量还是口味都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孩子的情况。

孩子一开始就没有接触过任何调味品,味觉中并不存在“不加盐,不好吃”的说法。

而且口味的偏好基本上都是后天养成的,重口味并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,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。

怎么给宝宝挑选食盐?

超市里的商品品类繁多,就连食用盐都能让人挑花眼,从海盐、岩盐、湖盐到加碘盐、低钠盐......

这么多各类品目的盐,到底孩子适合哪一种呢?

答案很有意思,事实上只要是用于日常食用的盐,基本都是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,区别其实大多在于产地和其中的微量元素。

大部分的微量元素只要孩子饮食搭配是正常的,从食物中就能获取,不需要通过食盐来补给。

更何况,这微量元素也并不是越多越好,所以对于食盐品类的选择不需要太下功夫。

家长们还是需要认识到孩子1岁前不吃盐,1岁以后控制控制控制加盐,绝对不要用成人的口味去判断孩子的饮食哦。

补肾健脾八珍糕

食盐摄入过多直接伤害到的就是孩子的肾脏,所以如果孩子之前已经摄入了比较多的盐分,或者是脾胃比较虚弱的,可以尝试制作八珍糕给孩子。

食材:

白扁豆30克,白术30克,茯苓50克,薏苡仁50克,莲子肉50克;

芡实50克,党参50克,怀山药60克,藕粉60克;

糯米粉克,大米粉克,白糖适量。

步骤:

1、所有食材打成粉,准备好40℃~50℃温水,再准备一个盆,然后将所有食材倒入盆融合在一起,并加入适量的糖(也可不加糖)。

2、边揉边加入温水,慢慢地揉成一个面团,不沾盆。

3、和好后,醒30分钟,最好用一块干净的纱布盖在上面,这样防止表皮变干。

4、醒好后,再揉几下,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买模型做形状。

5、等水烧开后,上锅蒸,蒸40分钟后,即可拿出。

八珍糕虽然是补肾养脾一个不错的选择,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量。

生病和上火的时候不建议使用,食疗方只起到辅助作用,不能做药效要求。

孩子吃盐这件事,无论是量还是年龄都不能算是件小事,但却往往不容易引起重视。

因为盐的存在太常见了,所以我们看不到它带来的危害。
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每一位家长,了解到关于孩子饮食的一些方法,能更好的让孩子健康、快乐的成长。

也希望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,能够分享出去,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食盐并不是完全无害的。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by/803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