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食主义下的街头小吃糍粑
2023/8/29 来源:不详怎么确诊白癜风 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so_7585648.html
聚泉水,淘粳米。
经手作,磨纯香。
一口香滑弹牙,忆起儿时年味。
现代人崇尚健康的饮食习惯,低脂低热少糖少盐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约束,而现下我们习惯于把烹饪简便,健康营养的食材成品被称之为“轻食”。
吃多了减肥必备的粗粮,也不敢触碰油炸烘焙的酥脆和甜腻,我不由念起儿时一道家喻户晓的小吃——糯米糍粑。
霍马罗·坎图有一句名言,“我们对于小时候吃的美食都有着深刻的记忆……美食有着带我们回到过去的魔力。”
小时候日子过得简单,从不会计算自己嘴里嚼的是多少卡路里的东西,只是单纯地想着好不好吃,能不能多吃一块。
所以,我对于糍粑的记忆,是甜的、软的、香的。
糍粑对于南方的孩子,尤其是川湘赣等客家地区来说,不仅仅是一种美味吃食,更是一种节日乐趣。
儿时最爱的娱乐活动便是蹲在家中小院,看大人们手忙脚乱地打糍粑。而这种大型活动,一般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缘见上一次。
乡下的人们习惯于用井水洗米,那一把把透亮的糯米沥干水后,放进一置上木甑的铁锅蒸熟。
而后,蒸熟后的糯米会被团进石碓里,这样,打糍粑的活动就开始了。
一般都是两个粗壮的大汉一起打,一人一木槌,此起彼伏,卯着劲把石碓里的糯米都捱烂。
而且一定要注意趁热打粑,变冷后就难以打烂和捏形,影响口感。
男人们打粑,女人们就在一旁搽些黄油捏糍粑团子,边捏还边聊着家长里短。
孩子们在一旁玩累了,跑到女人们跟前撒娇,然后拿走一块温热软香的糍粑塞进嘴里。
女人们笑骂,可也不阻止,老老少少的,笑语喧哗。
长大后,城市里很少见着正宗的糍粑,倒是日常吃起流水线年糕了。
可年糕不比糍粑,年糕是用糯米和糙米按着比例掺和做的,所以没有纯糯米的糍粑口感细腻软和、甘甜爽口。
吃着各式各样的年糕,我倒是愈发怀念起糍粑团团了。
糍粑算是一种南方各省常见的传统小吃,所以它的做法也多种多样。
第1吃
最常见的一种——蘸着吃。
黄豆面、红糖、白糖等都是常见的蘸料。四川有些地方会在糍粑里加入桂花,成了月桂糍粑,口感更加清幽淡雅一些。也有一些根据市场调整的配方,比如说给糍粑包上各种馅料,绿豆、红豆、香蕉、榴莲等,别具风味。
只是尝起来却像是北京的驴打滚,倒不像南方的糍粑团团了。
第2吃
最方便的一种——煮着吃。
为了方便省事,人们经常把捏好的糍粑存储起来,需要的时候用白水煮一煮,加点盐或者糖,就算一餐。
奢侈一点,可以把糍粑和酒糟一起,成了酒酿圆子;和红枣枸杞百合一起,就成了一道补血良品,甚至还有人把糍粑和挂面一起煮……
第3吃
最喷香的一种——烤着吃。
以前人们会在打完糍粑后,用火钳夹着糍粑在煮完饭的灶中,一面面烤到微微泛黄,咬起来外皮焦脆,内里绵软。
这道理和炸着吃其实是一样的,把糍粑用热油炸到金黄,口感更脆香。
第4吃
还有一种吃法——糍粑果。
这种方法便于存储,可以切成小片,切成糯米条,在阳光下晒干后炸一炸,还是能当孩子们的零嘴。
人们养生的轻食主类无非是燕麦等纤维粗粮,可我却总觉得儿时的糯米糍粑也不失为一种轻食和零嘴,说它无负担、无压力、绿色健康也不为难。
可有人计较着糯米的份足,却错失了一品江南糍粑的良机。
-END-